胃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萎缩性胃炎,需要知道的七个问题 [复制链接]

1#
1仅少数胃炎会转变为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胃灼热、上腹持续或间断性胀满,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缩性(B型)两种,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癌变率不超过3%。

有一点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

有学者发现,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

2“肠化生”范围越广,癌变危险性越高

胃黏膜萎缩在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化生性萎缩,即肠上皮化生(肠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

二是非化生性萎缩,即单纯萎缩。

肠化生的分型尚未统一,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完全性小肠化生、

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完全性大肠化生

不完全性大肠化生。

3多数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的失衡有关。Hp感染是主要的攻击因子,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有Hp感染。

4萎缩性胃炎也可以没有症状

不少人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有胃黏膜萎缩。

5“萎缩”不可怕,定期复查很重要

一方面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医疗支出,目前多数专家认为:

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6萎缩性胃炎患者不一定“缺酸”

不少萎缩性胃炎患者认为:胃黏膜萎缩了,胃酸分泌就少了,所以平时一定得补充一点酸,否则消化功能会受影响。

当医生建议服用制酸药时,他们则会对医生治疗的正确性产生疑虑——已经缺酸了,怎么还需要抑制酸分泌?

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实际上,不少萎缩性胃炎患者并不“缺酸”,而是“酸过多”。原因有二:

①胃酸是位于胃体和胃底部的壁细胞分泌的,胃窦部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分泌未必过少,有的甚至偏多。

②即使是胃酸分泌过少的患者,由于其胃-食管-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有损伤,即使有一丁点胃酸的刺激,也会导致明显的不适症状,此时除了应用保护黏膜的药物外,还需要应用部分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药物。

7萎缩性胃炎并非不可治疗

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从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

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

预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